12月9日政治局会议提出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

12月9日政治局会议提出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

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,提到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


其中,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的表述引发了大家的关注。


这样的安排,意味着什么?


去年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,是“稳健的货币政策”。

专业人士告诉谭主,从历史上看,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谱系包括从紧、适度从紧、稳健、支持性、适度宽松等。2011年以来我国长期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,但具体表述上会根据经济环境有所侧重,如保持中性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力等。


这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,变成了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。


变化的方向,十分鲜明。


要理解这种变化,可以从政策的效果入手。


专业人士告诉谭主,今年以来,我国内需增长有所放缓,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加力逆周期调节,能真正体现“适度宽松”成效,促进经济平稳运行。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、稳健、宽松的货币政策。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和“支持性的货币政策”都落在了宽松的谱系上,“适度宽松”在“支持性”的基础上政策信号更加积极、清晰。


梳理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,会发现,这样的调整是循序渐进的。


有市场机构估算,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,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,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。


并且从结构上看,今年以来新增的贷款资金主要流向了实体企业。


今年前10个月,我国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3.59万亿元,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八成以上。并且这些资金中,有超七成都是企业非常渴望的中长期贷款。


加强调节力度,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,这已经在体现宽松的货币政策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说明未来政策的力度还会有所加大。

相关产品

相关资讯

热门产品